“校服新政”推出一年多,上海、广东、青岛多地校服改革突破引发社会热评,已取代“全民吐槽面口袋”成为校服舆论新热点。今年上半年以来,媒体聚焦校服地方改革“大招”频发,家长、学生主导的校服采购模式共同亮点。专家提醒,各地跟进设计本地校服采购制度时,也需注意勿踩“定点定标”等行政“雷区”。
随着校服改革的深入,各地为解决校服品质提升与传统监管模式的不兼容的问题,正从制度层面理顺多方关系,积极调整校服管理工作的方向,多地“新政”举措获大众认可。淡化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校服采购决策中的主导角色,已成为地方落实校服新政的大趋势。
近日,记者对近半年内的地方校服改革事件进行了盘点。上海、广东、青岛等地的校服改革均获正面评价,大量评论瞄准各地改革亮点举措。
今年年初,《中国质量报》首先对上海领跑校服新国标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报道,引发大众及行业热议。报道称,上海瞄准校服产品品质化、校服选择透明化的目标,率先探索政、企、校联动的校服改革模式。打通供需两端,促成家长与校服企业以学校为平台进行直接互动,推动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从生产、采购到选用全方位符合“校服新政”的要求。
4月初,广东省教育、工商、质监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明确校服管理制度和方式,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家长、学生与校服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把选用校服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及其家长。为实现校服“一校一款”目标,充分体现家长和学生意愿,率先对省内校服选用公开招标模式进行了制度设计。
4月下旬,青岛市校服管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在2015年全市统一公开招标(部分区市随标)后的学校自主选购、2016年部分试点学校自主招标采购的基础上,2017年局属学校校服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决策权全部交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充分体现采购者的自主意愿。
大众媒体关于三地校服改革的相关报道中,“一校一服”成最热话题,公众纷纷点赞家长、学生主导采购的做法。
有媒体评论称:“学生和家长选校服是权利回归”。文章认为,从由学校单方面决定校服样式,到强调必须经过家长、学生代表投票同意。这一硬性规定,正是“共同治校”理念的具体呈现。吸纳更多的利益主体平等加入到校务决策的过程中来,不仅在程序和形式层面兑现了公平,更是从根本上确保了“结果”的道德合法性。
更有评论进一步指出,让学生和家长决定校服的“民主化”,还要实现“市场化”。打破校服的“垄断模式”,让校服生产企业进行“市场充分竞争”,以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来避免校服腐败的可能。
据业内人士分析,淡化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校服采购决策中的主导角色,强化政府在校服质量监管方面的行政职能,是“校服新政”的两个重点工作方向。在此指导下,一些地方校服改革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其他地区也将紧跟趋势细化本地校服改革内容。今年下半年,或有省市跟进出台一批“校服新政”的本地措施。
对此,有专家提醒,各地在对校服采购具体流程进行制度设计时,需按照“校服新政”指导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着重规避“暗箱操作”、“地方保护”、“定点定标”等行政“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