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时间:2017/3/22 15:11:4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500   评论:0

一、“互联网学习”内涵及概念界定

在教育综合改革及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教育质量提升越来越指向发掘学习者潜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培养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伴随互联网教育应用的深化进程,服务于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环境正在形成,“互联网学习”既顺应了互联网发展服务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大众终身学习的时代诉求,也符合当下教育时代潮流,突显了“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时代意义,定义如下:

“互联网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获得信息,习得知识、开展交往、提高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学习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水平的网络化学习,是互联网思维及当下移动互联网服务教育教学推动网络学习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互联网学习”是互联网服务于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实践方向,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提质增效努力的方向。

(一)“互联网学习”框架

“互联网学习”的框架从八个维度具体描述如下:

1.学习可接入性:描述学习者借助各种终端在多样化场景接入互联网开展学习的可获得性,具体可包含接入终端类型及数量,接入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场景(家庭、学校、工作地点、移动状态等,可依据教育领域情况添加),接入互联网学习的时间特征等。

2.学习环境:描述学习者接入互联网后开展学习活动所感知的学习功能及学习活动开展的环境生态,具体可保护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可联结性,信息查询与资源查找,在线课程及在线资源丰富性及其质量,在线学习平台功能及使用,在线学习交互,与教育领域业务相关互联网学习功能。

3.学习服务:描述学习者接入互联网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网络或线下渠道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包含互联网学习的服务类型及功能,特定互联网学习的支持性服务,互联网学习服务的费用,互联网学习服务的消费主体等。

4.学习者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的动机类型、强度、信念等特征描述,具体包含学习者动机类型,学习者动机强弱,学习者学习动机与互联网学习提供的关联性,学习者动机强弱与互联网学习服务支持的关联性。

5.学习类型:只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具体包含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问题解决等,个性化学习与适应性学习,以及学习诊断与分析等。

6.学习开展:指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的实际状态,具体包含学习时段、完成方式等。

7.学习效果:指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具体包含文凭、证书、学分等;问题解决的结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社会性交互;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自律性等。

8.学习体验:指学习者参与互联网学习后所获得的学习体验来“主观性”的评价互联网学习环境生态支持个体学习者的学习感受,具体包含对互联网学习的态度,互联网学习的感受,对互联网学习改进的建议等。

以上“互联网学习”框架为研究者客观度量、评价互联网对学习支持的程度提供可参考依据。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联合国教科文报告呈现的全球教育发展

2016年3月,该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报告对知识、学习和教育进行重新定义:

“知识可理解为个人和社会解读经验的方法,因此,可以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知识本身与创造及复制知识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密不可分。”

“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这种知识的过程。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获取何种制式以及为什么,在何时、何地、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教育可以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有机会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制度化。但是,许多学习即使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其制度化程度要低得多(如果能够形成制度的话)。这种非正式教育不像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那样有组织、有系统,可能包括发生在工作场所(例如实习)、地方社区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活动,以自我指导、家庭指导或社会指导为基础。”

通过报告可看出:

1.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追求个体社会生存及个体价值的张扬,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服务于个体人性价值与内心幸福追求,服务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获得,服务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允许文化的多样性,要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的人才。

2.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泛在化、普适化学习环境的来临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各类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概念,促使我们思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先前就存在、但功能价值显著不同的教育现象,并放置到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位思考,建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一种新的、泛在的教育生态。

2、国内教育发展概要

互联网学习是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进程中逐渐凸显的,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更高远意境所在。当下中国的教育发展环境可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1.教育发展新常态,回归教育本质。是指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尽快完成从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向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转型,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从手工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进一步适用后工业社会的挑战。

2.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提供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

3.绿色教育。一方面指绿色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注重生态教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校园。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创造,把品味提高到全方位宏观育人,特别关注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培养。

4.教育质量,教育发展大势所趋。“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须在公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能力建设,让更多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十三五”时期更加强大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升教育质量,让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都能取得新突破。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布局正逐步从农村教育为主转向以城镇教育为主,这意味着中国教育文明形态必然从传统农业文明阶段教育向现代工业文明阶段和后工业文明阶段教育转型。就中国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转型新阶段,迫切需要创新性人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实现这一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在开发共享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按需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在线教育、微课堂等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及管理中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正成为教育发展阶段的新常态,并通过互联网学习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指向于满足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

(三)互联网学习发展的整体环境

1、国家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仍以10~39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全球水平3.1个百分点,超亚洲水平8.1个百分点。2016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25亿,占比接近网民总体的45.8%。

互联网社会应用发展迅猛。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中国许多的行业生态,并继续深化发展。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显示,在二三线城市的强力拉动下,“互联网+”在全国351个城市均取得增长,2016年中国“互联网+”总指数省级排名中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分列前五位。二三线城市的增速全面超越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成为“互联网+”市场基础发展最快的群组。

互联网企业创新潜力巨大。2016年9月《2016互联网创新创业白皮书》指出,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化社会过度,未来二三十年,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产业和新模式将快速发展。通过对接“互联网+O2O+线下资源”,大大提升企业成长效力,预计将会迎来第五次互联网公司的上市狂潮。

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国家意志。《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以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该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的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关键指标进行了描述。(参看下表)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016年11月,CNNIC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2016)》,对全球88个主要国家级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进行评价,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尽5年得到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过了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及其社会各个行业的应用环境也显著辐射到教育领域。自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显著推动着信息技术向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主阵地方向发展,并越来越指向于学习者的学习。下图显示了自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递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部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提出了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等发展任务。

2、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的实践环境

《2016年教育部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8亿,半年增长率为7%,近4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以每年不低于30%的增长率稳步攀升,整体行业规模增速位居权行业第三,且整体行业增速及潜力远未达到顶峰。从现有已呈现的市场来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三足鼎立”,而从潜在的市场发展来看,服务于不同教育领域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正快速发展,并结合各个教育领域的自身特性而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

2016年10月HCR发布《中国在线职业教育白皮书》提出,在线职业教育企业与就业企业合作将更加紧密,在线教学机械沿用点播于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新兴技术和政策因素核心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在线学习用户比例继续提升,学习时长集中在3-4小时/周,到2018年,我国在线职业教育用户规模将接近7000万,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

(四)新技术及新理念支持下的互联网学习发展

互联网学习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受教育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互联网学习服务发展的影响。本节从大数据教育应用、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生机与动力。

1、大数据及其教育应用

2016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表现出来如下特点:(1)云计算和大数据深度融合;(2)围绕数据生产、开发、服务和流通的大数据生态系统正在构建;(3)开源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公司开启了大数据技术和模式创新。

移动终端泛在化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便捷的学习接入、实时的数据采集、动态的数据呈现等,数据采集正在向非结构化、过程性的数据转变,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诊断与提升、基于大数据的院所管理科学化等应用案例越来越多地呈现,进而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教育数据分析模型越来越精细地指向于“微观个体”的学习诊断,以及“宏观群体”普适特征下的个体评价,由此将催生越来越多的自适应性学习服务,从而将使得互联网学习服务更具智能化、个性化和适应性。

2、创客教育与STEM 教育

创客教育与STEM是当下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课程融合创新、发展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形态。2015年我国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创客教育蓬勃发展。同时,以“学科统整”为特征的创新课程实践即STEM教育也蓬勃发展,它代表着跨学科学习,以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为导向,培养学习者21世纪素养。

这两种教育的发展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社会实践趋势,是“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变革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诉求和推动互联网学习的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等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人工智能集群式创新创业能力。

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为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及学习环境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机器人高考阅卷和四六级英语考试口语评分已经走入大规模使用阶段。2016年12月15日新东方与科大讯飞的“东风讯飞”探索基于智能识别的口音和作文批改产品研发和推广。2016年11月百度教育以人工智能技术筹划“一人一名师”,减少老师重复劳动,让机器人助教讲解同样的知识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相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可以转变为教育大数据,经后台人工智能分析,把学生作业、单元测试和考试的相关知识全部汇聚,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深层次挖掘,精准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动态调优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人工智能辅助让教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将推动互联网学习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适应性,基于互联网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日益成为可能。

4、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元年”,《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阐明,该行业供应链及配套还不成熟,但市场潜力巨大。据Digi-Capital预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硬件和软件市场潜力将达到1500亿美元规模,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对于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案例的分析表明,虚拟现实有七大教育功能:体验、探究、训练、矫正、交流、创作与游戏,其教育应用的潜力源于其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创设心里沉浸感、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优势。当前,虚拟现实的教育应用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支持学习环境创设、技能实训、语言学习和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

虚拟现实具备重塑教育的潜力,但其应用于教育的路还很长,协议结合实践进行持续的应用探索活动和结合教学的适用性行动研究,特别重要的是面向不同教育领域的虚拟现实资源建模、设计与开发。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面向教育应用产业和服务成长,其拥有的沉浸式、场景式学习体验将给互联网学习发展带来崭新的前景。

二、数据透视下的互联网学习发展现状

(一)百度行为大数据呈现的学习者整体特征

通过百度大数据获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的互联网学习搜索数据,共计500万人,做出如下具体的统计分析。

1、性别结构

参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男女比例为53:47。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年龄结构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016年互联网学习者在25-44岁区间比例增长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可能整个在线教育产品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产品出现,二是从互联网学习的接受程度上来说,有越来越多的年龄稍大(35-44岁)的人群开始接受互联网学习,整体说明使用互联网学习支撑终身学习已初见端倪。


3、受教育程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4、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上来说,整体上个地区互联网学习者占比各地区人口数占比基本保持一致。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5、行业分布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6、收入水平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二)互联网学习现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等方面发展,定位教育信息化整体应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互联网学习环境

(1)互联网学习关注的平台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互联网学习服务

对使用互联网学习的学习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获得情况以及他们干预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得到结果如下。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为更好满足不同特征的使用者实现优质便捷的互联网学习,如何解决各类学习资源跨平台无缝接入和适应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使用者在进行互联网学习过程中产品选择和教学平台使用倾向是准确把握各类用户互联网学习基本特征的重要因素。在西部等教育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互联网学习环境有待加强;而在教育经济较发达地区,用户更加注重高质量、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发展的需求更为强烈。

2、互联网学习动机

(1)对互联网学习的态度

互联网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这对于互联网学习设计开发者来说是个好消息,未来要做的是设计开发出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个性化需求的互联网学习产品与服务。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进行互联网学习的意愿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3)开展互联网学习的详细原因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3、互联网学习的类型

(1)互联网学习场景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互联网学习主要类型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3)互联网学习频次与时长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4、互联网学习体验


(1)互联网学习的积极体验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互联网学习的阻碍状况和原因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5、互联网学习的效果

(1)对学习者帮助性观点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互联网学习的成效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3)学习成果体现方式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三)互联网学习市场状态

1、互联网学习市场的用户状态

(1)互联网学习平台付费情况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从图中可看出,仍有近80%的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免费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说明现阶段学习者对互联网学习平台付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


(2)选择互联网学习产品考虑因素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互联网学习的市场主要由教育产品、各类教育产品使用者和教育产品设计开发者构成,产品供给、需求共同推动着互联网教育市场的运作和发展。当前互联网学习市场整体处理培育状态,互联网学习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如何培养用户对互联网学习产品付费习惯是接下来教育产品开发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学习者学段与选择互联网学习产品考虑的因素

整体来看,低学段的学习者更重视产品的设计美观度、趣味性和是否为他们推荐,对产品的内容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重视度还不够,而高学段的学习者能够很好的把握这一点。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3、学习者学段与选择互联网学习的动机


处于不同学段的学习者对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的主要原因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绝大部分学习者都认为网上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源于自己的兴趣以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三、“互联网+”视角下的行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互联网+”行动提出为互联网与教育和学习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利好的政策基础,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互联网教育的市场规模迎来高速增长

就全球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来看,据GSV全球教育行业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增至2555亿美元,保持23%的年符合增长率。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91.7亿元。艾瑞咨询在其发布的《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平台研究报告》中表示,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保持近2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437.2亿元,到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达到2046.1亿元。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将达26.2%,具体数据如下图。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备注:2018-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二)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将突破1亿

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所有网民的74.7%。据产研智库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破亿,未来中国在线教育将会稳步增长,走向理性化和规范化经营。在线教育用户将以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将在2021年超过2亿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突破3000亿元。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三)大型巨头布局“互联网+教育”行业

2016年,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在大型巨头企业的巨额融资、自身布局、融资并购等举措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1、腾讯


  腾讯一直在“扫描”教育领域的项目,截至2016年10月,腾讯在教育领域所进行的投资项目如下: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对腾讯来说,在教育领域的布局基本上走的是投资变现路线,希望QQ和微信实现连接一起的目的,最亮眼的表现体现在直播上。依靠QQ和微信两个流量入口,依托QQ群视频和腾讯视频的布局。

2016年7月11日推出直播APP“企鹅辅导”,主要用于各科名师在线进行直播课程辅导,提供课程回放、习题练习、答疑服务。此外,腾讯对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腾讯课题进行进度更新,继续推进智慧校园项目等。

2、百度

百度在教育方面入场较早,且战线拉得较长。主要走自主开发路线,所投在线教育项目基本是服务于旗下建立的教育平台。2015年百度改变了从前以泛知识产品和核心教育产品的发展路径,转而以用户年龄为分界点,主攻K12领域的学生用户与18-30岁偏职业群体。此外,在教育信贷领域,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成立半年时间内,已经与超过600家教育培训机构达成合作,业务覆盖了全国95%以上省区,为学生提供“先上课、后还款”的低息分期贷款服务。

3、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是深入教育的垂直细分领域,因为它自身不缺平台。2016年3月底淘宝教育联手农村淘宝开启“乡村教育公益行”项目,以淘宝教育的优质在线直播课程为基础,以遍布全国农村的村淘合伙人站点为出口,建设“淘宝小课堂”,首批已覆盖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省份50个村庄。

(四)传统行业巨头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

1、新东方

推出的“新东方在线”已有10多年,目前的重点仍然是转型。2016年实现从纯粹的地面教学变成线上线下O2O的教学模式,将其系统、平台和教学内容逐步释放到社会上。投入5000万美元设计开发O2O系统,实现对新东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地承载、表现和互动,打破原来线上和线下业务体系的壁垒。目前新东方在线营收占集团总营收3%-4%,但增速高于集团,累计注册用户超1280万,多纳的下载量超过3820万次,乐词用户数达到380万。

2、好未来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好未来(前身学而思),虽一直致力于促进科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为孩子创造美好的学习体验,但其转型的基本思路是不断的投资和收购,截至2016年10月,好未来参与的投资项目如图。

可以看出好未来的投资基本覆盖了在线教育的热门领域,在业务上专注于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领域,2016年调整学而思网校全面转型直播,当前做直播业务的事业部超过十个。

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集团公司

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为互联网教育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国家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也吸引到了一大批传统非教育行业的加入。

2016年3月4日,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为期五年的第二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领域,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继续全面开展战略性合作。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将实现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推动管理及资源平台的深入应用于协同发展,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的能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探索“教育+互联网”新模式,全面提供安全服务,保障网络信息及校园安全,继续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

2016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签署“十三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2016年至2020教育部与中国移动将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管理及资源平台的应用与协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及推广、教育与公益活动、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八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政府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互联网教育整体环境更具保障性。

(五)2016年度互联网教育企业投融资情况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2015年在线教育行业融资已接近18亿美元,跟谁学、沪江网、优才学院、我赢职场、小站教育以及阿凡提等多家在线教育平台完成了融资。德勤咨询的一份教育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预计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并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2016年,互联网教育热潮不减。2016年1-10月互联网教育行业发生了149起融资事件,多集中在A轮、A+轮和天使轮,融资事件达75起,占所有项目的50%。

除去未透露详细金额及完全未透露金额的项目,融资500-600万元项目数量最多,达37项;融资过亿的达22项。资本和投资巨头中较为活跃的有未来工场、好未来、ATA教育、国泰君安、天鹰资本等,其中未来工场虽参与了13起投资事件,但每起投资金额都不多,都在数十万的级别。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四、互联网学习发展之行业发展方向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让“互联网+教育”的外延变得极其丰富和多元。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加现实、可穿戴设备等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所形成的教育服务生态系统必将更加开放和包容,融合、体验和共享是其主要特点。

(一)“内容+平台+社区+服务”互利共生协调发展,借流程聚拢实现盈利

“互联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教育+”后面的加数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可变,随着这个教育服务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成熟,内容、平台、社区和服务都将成为“教育+”后面的加数,并最终通过不断的整合而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内容、平台、社区和服务在互利共生中协调可持续发展。未来在互联网教育服务生态系统中,内容、平台、社区和服务既相互交融,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内容是互联网教育发展是核心。一个有生命力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或者这种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本身就含有对内容的高要求,否则就无法得到用户的选择,即便短期内用户被其他看似新颖超前的形象或过程吸引,但最终都会因为无法从中获得满足自己学习需求、解决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问题的内容而离开。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内容搬到线上,其核心在于线上线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高效对接。未来还需要对互联网教育的线上内容的质量进行不断优化,同时在对线下内容进行线上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足够的创新,在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和学习优势的同时也要发现线下内容转移到线上时所固有的短板,并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这些短板进行弥补,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游戏化设计等技术重构学习的内容与过程,让原本缺少交互性的内容更具交互性,进而可以为学习者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提高其学习效果。此外,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课件、讲义、教学视频、练习题等,还应该包含许多其他的新的载体以及新的内容制造方式,如UGC内容沉淀。未来,互联网教育需要将内容打造得更加极致。

平台是内容、社区已经服务的载体。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为内容、社区以及服务提供一个开发共享的线上环境。平台能整合最多的用户与教育资源,帮助教育打破地域、班级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共享内容、社区和服务。基于平台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教育支持体系,为互联网教育打造出一个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未来平台协议能够实现多终端自由切换,让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需要不断扩充平台的可存储和可扩充空间,借助云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

社区是提高平台用户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区的学习比单独的学习更具吸引力,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它更具备更高的学习者参与性。在社区中,社区成员不断的交流协作不仅可以形成对学习问题的全面解决,在长期的积累中实现UGC内容沉淀,同时社区成员营造的一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氛围能够使社区维持一种稳定的氛围。专业的社区集群,能够帮助平台聚拢大量的学习相同知识的人群,方面平台的导流。与此同时,未来整个互联网教育社区化和粉丝化的经济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以社区聚焦用户群体,然后基于大量的用户群体探索盈利模式会是不少互联网教育平台采取的变现方式。

教育相对来说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服务产业。互联网教育除了需要提供内容、平台和社区外,还应该提供相关配套的服务,以为用户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进而来增加用户的消费次数和消费时长。服务协议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提供,两种提供方式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目的是要让用户感受到来自互联网教育机构或平台的随时随地的关注与支持,尽量降低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教育产品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体验。

(二)跨界经营与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与其他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互联网或新兴科学技术产业期望通过与传统行业相融合来实现自身向传统行业的渗透,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则新闻借助互联网或新兴科学技术产业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来改变其生产经营模式,扩大产品传播速度,进而扩大用户使用量。互联网教育行业作为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跨界合作也必将是其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运营商及其他行业也在纷纷结合教育进行跨界合作。比如为广大互联网电视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课程学习体验,让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电视的跨界融合深入,让“内容+平台+家庭”的TV教育生态体系成为新的模式。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教育机构或平台探索跨界经营模式,在自己拥有足够多的用户群体的情况下,不断扩展自己的教育相关业务,如教育消费金融、职业规划与推荐等等,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畴来提高平台的用户留存率。

“互联网+教育”将激活教育的那只发展潜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不断的创新,创新会让“+”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未来的互联网教育行业中比较出现教育教学模式和运营模式。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将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并于互联网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和互联网将密切融合,两者正在合为一体。未来将在现阶段的MOOC、微课、混合式教学等已经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现更多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会更加关注人物互动、虚拟教学社区、直播课堂、游戏化学习等互动性的教学体验,让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舒适化。同时,随着企业不断向多元化、互联网化的转型或升级,各个互联网教育企业也会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现阶段,根据各类“互联网+教育”在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产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不同,前瞻产业研究院将中国目前涌现的“互联网+教育”主流的商业模式氛围MOOC平台、B2B平台、B2C平台、C2C平台、SNS平台、O2O模式六类。未来,这些已有的商业模式将会朝着整合方向发展,任何单一的商业模式都不会成为未来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主流模式。

(三)整合账号体系,深挖用户数据

大数据的发展为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创造了条件,基于用户数据为其提供长期个性化、定制化、连续性服务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要亮点。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成熟,未来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各大学习平台将形成一个整合的账号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使用唯一的账号可以进入到各大学习平台。

互联网教育企业可以使用统一的账号获取到互联网教育用户的登陆时间点与学习时长、常用硬件设备、关注的主要学习内容、对互联网教育产品的购买情况、学习进度与学习轨迹等相关的记录,并将这些记录通过整合结构化、可视化等操作后加以直观呈现,为进一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服务提供依据。通过对用户数据的记录与追踪,为用户提供长期的连续性服务也能够极大地增加平台的商业延展能力。未来互联网教育企业将通过对“内容+平台+社区+服务”这个良性循环的教育服务生态系统中的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来全面掌握用户及教学过程相关数据,帮助老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此外,通过对个人信息、收入结构、支付体系、消费习惯等数据分析,结合用户需求,为其提供除教育内容方案之外的金融服务及其他综合服务。

而对于用户个人来说,可以使用统一的账号在各家教育平台上自由导入导出自己的学习数据,实现对自己学习轨迹的全程记录,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在不同年龄身份,在与自己有同样学习目标的人群中的排名水平。家长可以通过统一账号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各个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进度与学习历史,也可以将自己孩子在各个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数据整合在一起来评估其整体学习水平。

未来,互联网教育企业在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需要在对已有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必须是与用户的能力、目标和时间相匹配的。基于用户大数据,实现产品模块化、能力培养模块化是互联网教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方向。

(四)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推广

目前虽然互联网教育的主要战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样的一线城市,但是向南京、武汉、长沙等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基础和网络环境上都具备较好的条件,同时这些城市极度重视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有较强烈的需求,它们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蓝海。

《2015互联网金矿:中国二三线城市跨界服务渗透报告》显示,作为七大跨界服务里渗透率最低的在线教育,超过50%的用户未使用过在线教育产品。二三线城市用户对在线教育产品的付费意愿并不低。优秀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用户想在传统教育方面学到最新或最好的课程,相对来说是较难实现的。但是互联网教育就可以给他最及时或最快最新的学习资源,因此可以认为互联网教育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空间并不低,二三线城市将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主要阵地。

(五)向移动端转移

随着手机及移动环境的发展,移动端的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987万,手机在线教育使用率为10.6%。

目前在线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统计来看,主战场仍在PC端。对于系统性课程学习,现阶段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PC 终端,移动端起到的作用是课后作业辅导、社区提问和知识点强化记忆等。但随着人们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加上互联网教学设计师们对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呈现内容的方式、媒体已经学习模式等方面内容所做探索的不断深入,将会改变目前以PC端为主的互联网教育终端使用现状。

(六)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改变教学场景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在语音的学习与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规划及知识获取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为创造交互性、现实感以及体验性更强的教学场景提供了理念和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正在驱动教育在教育场景方面出现新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教育产品离不开场景,各类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加以呈现,现阶段大部分的互联网教育产品还是以幻灯片、视频、动画、语音等媒体对知识点加以呈现,更多的是在视觉和听觉上为学习者创造学习体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中的不断渗透,学生对知识点的感知将不再局限于视觉和听觉,而是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一体的综合立体式感知。在这个超强感知的教学场景中,人工智能还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基于机器人或者语音引擎程序的高速智能搜索功能。与此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也会得到快速发展,获取数据更加容易,数据分析的维度会更好,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会更强,围绕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将会在教学场景中广泛应用,各种适应性学习产品、定制化学习平台将会大量出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五、2016年互联网教育企业及发展状况列表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发表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