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家曹雕在北京大学
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是教师。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每个家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使孩子在和谐、宽松的家庭里健康的成长。下面结合自己对就孩子的教育谈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勉。
一、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身正不怕影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俗话说:话千言、道万言,不如做个好样子。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儿童是从观察中学习,而不是从说教中学习,因此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效果。为培养孩子做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适应社会的要求,为社会服务,家长必须教育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二、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何成方圆。”人的性格形成源于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而养成何种行为习惯则取决于家庭的养育方式。在家庭中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并采取持久和渐进的步骤加以强化,才能使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革命导师列宁父母的家教,可为我们提供借鉴。列宁小时候,他们家就制定了几条不可动摇的规矩:每天晚间有一段安静的时辰,绝不许破坏;任何人不得在桌上乱放书刊杂志和学习用品,完毕必须归置在合适的地方,以保证桌面整齐和易 于保持卫生。订出后不行就是不行,不得作任何让步。学习毕竟是艰苦的,他们家绝不允许孩子扔下没做完的功课去干别的事。正是这样良好的家教,使少年列宁养成了尊重家庭成员,保持自制能力的习惯,发展成为能埋头苦干、能长时间集中注意聚精会神的品格,正是这些优良品格奠定了这位伟人一生事业的基础。因此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不可轻视,父母必须从养成孩子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件。培养孩子从小有责任心。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为了国家的未来自觉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以平和的心态和崭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当好孩子的良师益友,用我们的精心呵护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乐园。
三、良好的育人环境造就一代新人。
A、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刺激他对精神压力的耐受性,促进孩子康复能力的提高,增强孩子承受逆境考验的能力如当他的学习考试受到了失败时,你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安慰他,鼓励他,如在今年上半年的嘉兴一中提前招生,对初中三年级学生一次极大的思想打击,可以说是一次不平等竞争。他们的想法家长是无法替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家长无法预料。因此在这关键时候,作为家长如何把握“分寸”和“度”,认真对待提前招生,正确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孩子的矛盾。让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加倍努力学习考去自己理想的学校(高中)。
B、诚实守信,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态度。我们知道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误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这是一种心理要求,为自己愧疚承担责任,以取得心理平衡。但由于孩子小,缺乏一种自己调整的能力,他可能会逃避责任,可这恰恰是给予诚实守信教育的良机,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父母不要去做一些过节行为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C、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情绪稳定平衡,善于自我控制,在任何时候的活动要受到心情的影响,好的心情使我们身心,精神焕发,干劲倍增,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好的心情会使我们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会降低工作效率,使生活抑郁沉闷,黯然无光。孩子也常常也会碰到不愉快的事,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合理的亲情教育,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稳定的情绪,不呵斥,不强求孩子去做他现在不想做的事,给一个时间自我去调节。
四、 交流沟通,瞄准孩子的思想变化
无论从那家报纸、那个电台,看到的听到的,令人担忧的那一桩桩、一件件孩子自杀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惨痛事实。反思存在的主要因素,由于孩子在社会、家庭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而他们却觉得无人可以理解,在家庭里学习和生活环境不良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理解,有一种不健康心理因素的存在认为只要用离家出走或死亡可以解脱自己。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信号,可是有的家长认为我们自己只要多挣钱,让孩子能有钱读书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就完成了作为父母的职责,孩子能有什么想法,让他们去想吧,听话就可以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尚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不碍孩子的发展。“其次要指导,决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再次是解放,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鲁迅先生提出的理解,指导、解放对我们开展正确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家长只有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用正确态度面对孩子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正确对待孩子的思想,才能尝试家庭教育的成功喜悦。
五、 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
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中每一个人员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家庭的一员,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希望孩子是天才、博才多学,多艺多能,但也知道任何一个天才或成功者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不知尝试过多少失败的苦果经历。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当父母的急是不可能急出成才的孩子,靠父母过分的严也严不出成才的孩子,而我们应该面对事实,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一次成绩或实践的失败,家长应该多一点鼓励和关心,少一点责备和埋怨与孩子们一起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教育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古人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才知成功的艰苦,只要经过失败的成功,才能树立起学习兴趣,只要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孩子才能更放松地学习,到书的海洋中求知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当然,没有压力,孩子可能会缺乏责任,但压力过重,为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父母必须认真学习,关心孩子每一个方面.才能使孩子体念到家庭的温暖,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那时父母最大的欣慰。 家庭教育作为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话题,父母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成就的人,可是当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很大的弊端,需要全社会去努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使我们早日走出家庭教育存在弊端的误区,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我愿所有的家长和我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行兼优、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曾看到两则关于父母拉着孩子闯红灯的故事:
有一天外出,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刚好遇红灯,于是站在路边等。陆陆续续地,来了有五六个人跟我一起等绿灯。突然有位母亲拉着一个六七岁的穿着校服的小男孩往对面冲,“妈,现在是红灯”,“趁现在没车,赶快冲”,那位母亲硬拉着小男孩往对面冲了过去,接着,原来和我一样站着等绿灯的几个人,也跟在那对母子后面快步冲了过去。这时,人行道指示灯还是红灯。
还有一次,看到一位父亲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在穿越横道线时,一幕惊险发生了。当时这位父亲正侧过脸去看时间提示屏幕,就那么一小会儿工夫,小孩竟然没等红灯结束就跑到马路中间去了,等父亲反应过来时,只见一辆对着小孩开去的“别克”正急刹车。那一刻,车与地面磨擦的声音尖锐刺耳,听上去,势如一把利剑,瞬间插在了父亲的心尖。他疯了似的奔上去,万幸的是在与孩子一步之遥时,车刹住了,那一刻,父亲一把抱过儿子,紧紧搂着他,极度惊恐之后,就是极度愤怒,立刻拽着孩子到一边,对着儿子吼道:“要死啊,不是一直告诉你‘红灯停,绿灯行吗’,今天你发什么神经病啊?!”儿子抬头看着父亲,撇着小嘴,手指着十字路口,很委屈地说:“那些叔叔阿姨不也是没等绿灯就过去了吗?”立刻,父亲无话可说了。对孩子的正面的交通教育,毁在了在无序的交通现状中。
两次的闯红灯,一次是孩子仿效大人,一次是母亲拉着孩子。虽然主角都是孩子,但错误却都是我们大人的。这的确让人有些感慨,在我国,有多少父母还在“趁没车赶快冲”误导着我们的孩子?有多少叔叔阿姨们还在用自己的错误不经意间诱导着我们的下一代?我想恐怕不会在少数。说轻点,这是违反交通规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威胁着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说重点,这是在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道德,在拖民族素质提升的后腿。最可怕的是,我们的父母们,自己没有社会公德也就罢了,他们还在用自己不端正的言行误导着我们的孩子,把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从小就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身教与言教是教育孩子的两种方法。古来众多教育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即认为道理说教不如以身示范,以理服人不如以德服人。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事实也的确如此,小孩的品质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孩子有时不看你怎么说的,更注重看你怎么做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让孩子也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让孩子孝敬父母,一边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恶言恶语;一边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边自己却谎话连篇;一边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却每天留连在麻将桌、酒场上……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让不明世事的孩子确实感到为难、无所适从。他们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大人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问题还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教育的严重后果,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更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影响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能否搞好身教的根本是素质。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向导和榜样,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败。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要用理性的父爱母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有一个发生在圣雄甘地身上的生动例子。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这种行为,请帮帮忙。”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可是,我们走了三天三夜才来到这里。”妈妈抗议道。甘地仍说:“你们下个月再来。”一个月后,母子俩再度出现。“甘地先生,请教育我儿子不要再吃糖了”妈妈恳求道。甘地看着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糖了。”小男孩点点头,他妈妈就说:“为什么这句话您上个月不能说呢?”“因为上个月我也吃糖”,甘地说:“要劝诫别人,自己先要戒掉坏习惯。”
由此可见,身教代替言传的家教,是最有效的家教。因为身教的影响是震撼心灵的。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和受教者共同的教育,双方应该相互促进,携手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到达同样圆满的生命境界。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