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亲子文化2015米兰世博再发强音 中国声音倍受关注

时间:2015/10/8 13:34:00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285   评论:0

  一年一度、被定义为引领全球亲子文化发展趋势和风向标的“第二届国际亲子文化论坛”于10月2日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盛大举行。本届论坛沿袭一贯的高水准打造高端对话平台的理念,邀请全球顶尖亲子教育专家共同聚焦“亲子文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主题。米兰市副市长Francesco Majorino、意大利城市联盟委员会秘书长Gian Paolo Morello和中国驻米兰领事馆总领事王冬女士出席并致贺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桦主持。

  亲子文化是人类文化之本。本届论坛的三位专家——来自中国亲子教育专家、成功生养教理论体系创立者谢宏,来自意大利瑞吉欧教育集团主席克劳迪娅•朱迪西,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教授、联合国儿基会特聘专家玛丽•戴利,通过亲子文化、社会政策管理和活动参与等不同层面内容、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探讨,完成了本届论坛从源头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可持续发展文化动力的主旨使命。

  

亲子文化2015米兰世博再发强音 中国声音倍受关注

  左起:玛丽•戴利、谢宏、克劳迪娅•朱迪西

  缔造全球亲子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亲子文化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儿童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全球性议题,也是全球家长们追求长远育人目标的共同选择。本届主题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时代潮流、同时与米兰世博 “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主题一脉相承地提出了一个前瞻性命题,更为全球亲子文化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指出方向——和谐亲子文化应该成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而本届论坛邀请全球顶尖教育专家、设置国际化主题,令论坛的全球亲子文化发展风向标作用凸显。

  多元教育理念碰撞的力量释放

  论坛三位专家带来多元教育理念,分享精彩观点:

  来自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主席克劳迪娅•朱迪西带来演讲主题“积极参与学校与社会生活将有效促进亲子关系”,关键词是“权利、文化、关系、环境、美学和工作室”。瑞吉欧教育是当前欧美主流学前教育形式的潮流代表,近年来更是风靡全球。克劳迪娅秉承瑞吉欧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要重视孩子和父母共同主动参与的作用,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发现、引导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来自英国享誉国际教育界的玛丽•戴利,主要研究发达经合组织国家的社会政策,关注社会保障和教育政策的多元性、包容性及其对家庭和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她的演讲主题是“家庭和养育支持:一个全球性议题的发展”,关键词是“幸福、家庭、文化、养育支持、科学、国家责任与政策”。她总结发达国家经验指出,国家和社会政策中有关家庭支持和子女养育的内容必须保护孩子的权利,提高父母的能力,强化家庭的稳定。这些先进经验将帮助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践未来数十年“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划。

  来自中国的亲子教育倡导者谢宏,首创世界三大早期教育体系之一的成功生养教体系,影响了中国至少3000多万户家庭!他围绕“未来赢家是谁?”主题抛出关键词:“人类文明、文化动力、成长环境、生涯规划、教育选择、家庭责任”。他从中国视角和人类学视野探讨给出答案,未来赢家将属于学习创新能力优胜者、应变适应能力优胜者、善于合作者、资源整合能力强者、富有创造力者、危机管控能力优秀者、高情商者。他的演讲跨界融合了教育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知识,有效帮助孩子造就一个广阔未来。

  

亲子文化2015米兰世博再发强音 中国声音倍受关注

  中国亲子教育专家、成功生养教体系创立者谢宏

  国际亲子文化论坛上的中国强音

  谢宏的论坛发言折射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亲子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焕发勃勃生机,基础教育对于大国崛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以谢宏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教育研究者努力钻研,他们的智慧成果正在世界舞台逐步展现。对此,米兰市副市长表示,论坛让世界看到中国紧抓基础教育带来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联合国儿基会官员称贝因美成功生养教体系既根植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适合中国国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很有益的参考。

  

亲子文化2015米兰世博再发强音 中国声音倍受关注

  论坛专家及嘉宾合影

  本届论坛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和浙江大学贝因美亲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瑞吉欧中国中心及贝因美公司大力支持,米兰华侨华人妇女会与优优宝贝频道作为执行机构共同推动。《欧洲时报》、《欧洲侨报》、新浪等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并报道了论坛盛况。论坛发起机构表示,论坛将始终关注中国和全球范围亲子文化教育的发展动态,推动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