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不去学校,一样可以接受教育

时间:2013/9/5 17:31:09   作者:wbt   来源:福建海峡教育网   阅读:562   评论:0

  ——从网易公开课看国内教育的转型

  石松源刚上大学时,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组织网易公开课的线下活动。在一次聚会上,他认识了公开课的员工,然后欣然加入到传播知识的队伍中来。在那之后,他联合校内的社团,在食堂门口放宣传海报,在图书馆里找空房间,组织大家一起观看哈佛大学最著名的《公正》课。

  在他眼里,那门课第一次开启了他对于公共话题的关注。而在他ipad上,不乏类似的课程:哈佛大学的《公正》,耶鲁大学的《解读但丁》,牛津大学的《哲学概论》……“这些课程给了我一个喘息的空间。我希望自己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

  不一定要去学校,才能接受教育

  石松源是众多网易公开课用户的其中一个,他已经习惯了在空闲时间开始自己的兴趣学习,并且在网易公开课的微博上参加活动。像他这样的学习者并不少,在网易公开课的粉丝群体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19-24岁的大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学有余力的高中生,他们平时在线下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然后花课余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学习,不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里的听说读写,而更是在一场更加立体生动的探索。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在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典型的教学颠覆运动。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在线教育领域的三座大山的出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通过网络进行自学的的可能性。截至目前,美国的在线教育网站Coursera已经和超过7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大学的课程将通过互联网发布,辅之以一系列相关的学习活动。而顺利完成若干门课程的学生,不仅可以拿到课程证书,甚至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未来的东家。

不去学校,一样可以接受教育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中国,几乎每个青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依据成绩高低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然而最近几年里,在网易公开课为首的一批在线教育产品的兴起之下,传统的学习环境,也正在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

  随着MOOC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与认可,清华北大等高校相继进入了在线教育领域,之前北大官方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按学校规划,2013年秋学期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将上线,5年内学校将争取发布100门网络开放课程。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估算,目前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的孩子,约为2000人,而活跃在国内的在家上学群体(对在家上学感兴趣、通过网络等方式探讨、交流)规模约为1.8万人。17岁的徐安苒是在家上学的践行者,她从来不觉得这种学习方式会与世隔绝,除了平时积极参与夏令营和志愿者活动,她还将在线教育当作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网络,可以轻松地交到很多朋友,我在网络上认识了不少在家上学的朋友,还一起成立了中华家学联盟呢!“

  以“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整个互联网

  除了徐安苒这样特立独行的学习者,石松源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现状。他们仍然将自己扎根在传统课堂里,但是却不再围绕着课堂学习而存在,而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彼此支持,以此来提升自我的学习体验。它们或许是写一篇博客、关注一个名人、订阅一个网站、看一集网易公开课或许是和他人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有些渠道专注于学业上的支持,有些渠道专注于课外的延伸,但是所有的方式通过整合,织起一张强有力的学习支持网络,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协作工具和他人的网络紧密连接在一起。

  TED2013的大奖颁给了Dr. SugataMitra(苏伽特.米特拉)。他在1999年开始在印度进行墙中洞(hole in the wall)的教育实验,发现孩子可以用自组织的方式学会使用电脑接触外界。在2013的TED大会上,他又带来了SOLEs(自组织学习环境)的概念: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六至十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学会这一切新事物:在线聊天、收发邮件,听音乐,看视频……我们不再需要自上而下的工厂式学校,孩子们会帮助我们主动探索一系列基于“云”的东西,以及自我指导学习的可扩展的方法。

  的确,从MOOC到SOLEs(Self-Organ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开阔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黑板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学习终将成为一个以我为主的探索过程。“以我为主”听上去很有趣,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以网络中的师生关系为例,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往往是能够面对面接触的校园里的师长或者社团里的前辈。然而在互联网日益渗透的环境里,师生关系不再是由于特定的教学关系产生。在网易公开课上,你虽然能在视频上遇到那位授课的老师,然而你真正的老师,却是整个互联网。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上跨文化协作的增加,信息的盈余,知识的溢出,传统的师生关系开始逐渐转型到一个“以我为主“的立体发展网络。你可以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到豆瓣上查找相应的书评,了解业内人士的评价。你也可以在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在网易公开课上坚持学完特定的课程。你还可以在微博上关注你所关注领域的主流专家,去关注他们正在关注的问题,并且产生实时互动。甚至,你可以在明确自己兴趣之后,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主动去联络相关领域你希望可以熟悉的人。试想,当一个学生听完一场讲座之后,及时把整场讲座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及时发布于自己的社交网络, @演讲者和活动举办方,持之以恒地思考和分享,他能够从这样的互动中获得多少知识和资源! 学习的过程,由于技术的介入,变得更加高效与丰富。

  未来的教育的将变得更有趣味

  从维果茨基到蒙台梭利,几个世纪的教育思想家都在“如何激发学生创造力,好奇心和想象力”上争论不休。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更是对教育及其力量给予了深刻的阐释:“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之际,谷歌和维基百科的出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兴起,网易公开课用户的暴增,创客运动和社会创新领域的突破,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让人惊喜的改变——当人们可以大规模地通过网络进行彼此联结,群体学习,自我组织时,智慧也在相应的节点中开始流通起来。真正的教育/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与情感的传递系统,而走上了向多方自由接入的价值网络转型之路。

  目前,国内像网易公开课这样的在线教育产品,正在将国外大学的资源搬到国内来,让更多的国人有机会接触到国外优质大学的授课内容;而网易的第二个个在线教育产品云课堂则从另一个方向迈出新的一步,它提供计划制定、课程学习、记录笔记、考试练习等一站式学习体验,让随时随地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但在线教育领域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未来会是怎么样,我们既期待又困惑,但是唯一可以保证的是,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再是学习过程的全部。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将发生在这个社会的创新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体制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能否继续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同时提供给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创意的学习材料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未来的高校转型方向。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