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课堂观察:科学还是艺术?

时间:2018/12/14 11:20:20   作者:王小语   来源:海峡教育网   阅读:354   评论:0

课堂观察:科学还是艺术?

研究教学离不开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通过同伴互助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但纵观学校教研中的课堂观察,其效果大都不尽如人意。

有人将课堂观察分为“观教”和“察学”。所谓“观教”即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主要观察点,尤其在以示范、展示、比赛等为目的的课中,“观教”者更是将目光聚焦于执教者“教”的表现中,课堂组织、教材处理、师生互动、课堂调控等都从“教”者的行为来观察。“察学”则强调以学论教,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主要观察点,以学习者的状态和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学。

在“观教”中,观者眼中只有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自然成为配角甚或只是道具,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等最重要的东西反而被选择性地忽略了。然而教学毕竟不是表演艺术,忽视了学生,教学永远也不会发生。“察学”强调以学论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固然没有问题,但毕竟课堂上学与教是相伴相随的,有效的学必然有赖于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支持或引发。观察的视角若只限于学生,而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则难以观察到学的成功是通过怎样的教来引导,或怎样的教才导致学的失败。事实上,课堂上教与学是交织在一起的两条线,教与学相互作用才构成立体、多样、灵动的课堂景观。研究课堂,只有既观教也察学,观察二者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真正的研究才会开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师与生、教与学这两对因子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有效的课堂观察还要回到对“课堂教学到底是什么”的回答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语境中,“教学是艺术”大概是认可度最高的一句话。教学是艺术,就意味着教学是个性的、模糊的、即兴的、创造的,意味着其精妙之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意味着教学需要一定的天赋。教学是艺术,课堂观察的视角基本上只能是欣赏或批评,只能有触动或感悟,真正的研究和学习可能很难深入。

但我们也承认“教学有法”,“法”是方法,也是规律,既然教学有规律,那么教学当然还应该是科学。教学是科学,其本质就应该是可以研究揭示的,可以不断深化认识的。而我们对课堂的认识,缺失的恰恰就是“教学是科学”这个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的把握更多是建立在直觉、经验和师徒教授上,课堂观察也同样如此。正因为对“教学是科学”的认识是缺失或模糊的,课堂观察只能是从经验到经验,而难以有真正的研究。

《透视课堂》第十版([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陶志琼等译)是一本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论述的好书,本书汇聚了支持课堂教学成功的众多理论成果,结合教学实录的解剖分析,展示了完整科学的课堂景观,通读全书,让我们对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反思构建科学、理性、有效的课堂充满信心。

《透视课堂》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本书探讨的是课堂“行动系统知识”,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学习了解讨论课堂事件的共同语言,而这样的系统学习有助于教师学会如何管理课堂、如何呈现和传授教育内容、如何教授概念、如何布置高效率的作业、如何设计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的良好学习氛围、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紧随其后,“对课堂讨论的分析”呈现了一个课堂教学写真,并从动机、管理、教学和期望四个课堂最基础的维度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虽然这只是本书的一道开胃菜,但开篇不凡,课堂讨论分析的系统性和深刻性都让人信服,足以让读者对下面的篇章充满期待。在阅读这个教学写真的分析前,我先进行了一番分析,然后再进行比照,相较之下,疏漏不少。在一个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将这个教学写真提供给学员讨论评议,结果不比我最初的分析评议更理想,学员的评议都在经验的范畴中,虽不乏精彩的点评,但明显缺乏系统评价课堂的眼光和能力,课堂“行动系统知识”普遍缺失。

《透视课堂》汇集了课堂教学研究的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本书绝不是理论的拼盘,而是建立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对一线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展开探讨,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寻找导致教学满意度和效能感低的各种因素,帮助教师洞察课堂,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建构能够真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效能,促进学生社会发展的优质课堂。值得一提的是,《透视课堂》第十版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每章都增添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增加了四章的内容,其中两章探讨的是学生多元化的问题,一章探讨的是技术及其在课堂中的作用,一章增加了测量和评价学生表现的有价值的内容。新增的内容事实上也意味着,课堂本身和课堂研究都是发展的,随着时代发展,课堂的关注点、课堂的支持条件等都会出现新的变化。

阅读《透视课堂》让我一直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但也让我直冒冷汗,让我看到过去对自己教学的自信是多么的无知和狂妄。因为《透视课堂》,我又走进了《学会教学》([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课堂教学方法》系列([德]希尔伯特·迈尔著,冯晓春 金立成译)等课堂教学研究的书籍。我也更加深信,只有建立在教学是科学的基础上,课堂观察才能真正透视课堂,走进全新的境界和实现更高的价值。我也深信,教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才可能升华为艺术。忽视了教学的科学性,所谓“艺术”很可能只是自娱自乐。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