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候五年,大连科技学院礼堂门前的两尊模型机器人——德玛西亚、领跑战神,终于迎来了它们的荣耀时刻——大连科技学院哈工大科技机器人学院于4月19日宣布成立。
而随着机器人专家赵姝颖院士的空降,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哈工大、大科)两家“中国新工科联盟”高校的携手,不仅德玛西亚和领跑战神将很快拥有自己的“大脑”,变身“他们”,更为重要的是,大科管理团队热切期待本校刚刚踏上征程的“新工科”,也能借力机器人学院之势火热提速。
(你好!领跑战神)
像斯坦福那样
今年3月,大科重新定位了作为应用型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用新教育理念,打造中国新工科的斯坦福”。
“对于一所二本工科院校来说,这个新目标定的不低。但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梦想,我们也认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贺年指出,新工科隶属新兴产业,是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复合,也包括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新工科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哈工大科技机器人学院启程)
对于一个二本院校来说,新工科的目标既充满无限风光,又蕴藏诸多挑战。然而即便如此,对于新工科发展方向的认定,大科显然考虑良久且有备而来。一个明显的佐证是,身处地方普通院校方阵的大科,并未受到二本录取、民办高校等学术地位和社会身份的羁绊,而是提前布局,首批申请加入“中国新工科联盟”,成为东北三省继哈工大之后,第二家通过审定的新工科联盟成员
为了助推新工科落地,大科率先在校内设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能力发展中心,把原来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外联等相关部门,统一合并到职业能力发展中心旗下,并引入了对口企业的教学资源。
而大科新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置。大学生入学不久,就会清晰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发展中心就对其个人的职业素质建个性化大数据,对其职业操守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就某些具体岗位的上岗要求和上岗证进行培训和辅导,进而围绕着就业创业进行精准培训。
(大科学生实践课)
以工科为主的斯坦福大学,其校友产业从半导体、电子技术,到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升级的演进过程,就是以大学生就创业为出口,以个性化学习为模式,将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进行有机结合的新工科培养模式——用科技引领社会,用产品服务社会。
“发展包括机器人专业在内的新工科教育,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学校竞争的根本优势。”大科校长张福利教授称,学校将以赵姝颖院士的聘用和哈工大科技机器人学院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将“产、学、研、用、创”融为一体,把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直接融入到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中,以新教育为理念,为辽宁省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出新贡献。
机器人,最初的梦想
大科于2002年7月建校,前身为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民办高等学校。此后大科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成长速度惊人。现在学院下设14个教学院(部),设置有30个本科专业,8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工、管、文、法、艺等五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
独立运营7年来,大科的电气、信息、机械、轨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这几个工科专业,已经逐步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大连市雄厚的科研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的产业和人才优势,大科虽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却拥有众多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并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
“大科有自己的优势专业,教师爱岗敬业,学苗综合素质好。多年来,几个优势专业一直希望能联起手来复合发展,而机器人专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选择。”张福利说,大科一直在为设立机器人学院而努力,但烦恼是一直缺少领军性人才。
赵姝颖院士的加盟,大科的烦恼有望得到明显缓解。
(为赵姝颖颁发聘书)
赵姝颖,博士,东北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料显示,赵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且成绩斐然。作为项目执行人,她带领团队获得中国第一个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军;她创建的NEW NEU创新团队被命名为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创建的机器人科普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业界对赵姝颖的评价是,“她大力倡导科艺融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用智能化方法展示科技的艺术之美与艺术的科技之美。”
赵多年来专注于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其团队专业的精神,丰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为推动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受业界好评。她带领的团队,已为中国科技馆等10余个科普展馆、社区和学校开发出60余项智能化科普展品及展览展示设计方案,并为澳门、北京、沈阳等多地青少年开展机器人创客教育。
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引擎之一,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涌入千军万马。党的十九大报告定调国家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还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这种大的产业政策背景下,众多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业内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导致人工智能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在此需求驱动下,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人工智能学院或机器人专业,抢占市场先机。
“我们当然看重赵姝颖院士的科研能力,但同样看重她的教学和科普能力,毕竟是一所大学邀请她出任机器人学院的名誉院长。”张福利说,引进赵院士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个别的事件,相信历史会证明这既是大科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转折点,即大科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转折点。
(赵姝颖和她的机器人团队)
大科×(哈工大+赵姝颖)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迈向充裕,市场竞争也从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向品牌和人才全面竞争的阶段推进。
目标是“中国新工科的斯坦福”,但大科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张福利说:“我们选择与行业高端品牌和顶尖团队合作的方式,就是走引进、吸收、培养、消化、再创新之路,以此带动大科机器人科技的产教融合和持续创新。”
所谓行业高端品牌,即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A类、“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6个,享有“工程师摇篮”美誉。以哈工大为技术依托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业务涵盖了技术研究、股权投资、产业孵化和产业运营等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上的多个环节。成立三年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建成了机器人行业惟一的全球化创新创业产业联动发展生态圈,建立起机器人全球产业孵化平台,实现了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与全球资源要素整合,是首批机械行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
(哈工大乐聚机器人舞动深圳高交会)
哈工大机器人常务副院长王贺年对外表示,他相信哈工大和大科两家“新工科联盟”高校的携手合作,对于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发展目标,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谓行业顶尖团队,是指赵姝颖领衔的机器人团队。赵来自制造业之都沈阳,那里不仅有东北大学,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更有新松机器人集团,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大本营。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赵姝颖组建了多支创新创业队伍,吸纳了信息、软件、机械、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通过机器人竞赛和研发,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热烈欢迎。
赵的另一个身份是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院院士。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院,简称AETDEW,旨在为实现联合国促进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全球行动计划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支持。AETDEW现共有院士134人,其中中国籍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穆荣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清华大学教授薛澜、东北大学教授赵姝颖等11人。
“当选AETDEW院士,让我的团队和我的机器人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舞台。”赵姝颖表示,她的团队在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面向科教领域应用的相关工作,这既体现了高科技本身的价值,又能启发后来者更多地介入高科技开发和创新创业这一方向上来。
赵姝颖团队在教学科研、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化探索等多个角度,都做了有机复合。团队从过去做定制产品、展品服务,到现在能够提供从原型设计、产品开发到实物转化的机器人定制整体解决方案。
“赵姝颖教授带动起来的,其实是一个有科研精神、有文化、有情怀的产教融合团队。”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孟庆伟指出,赵的工作意义不仅能让你成为智能产品的应用者,同时她还培养潜在产品的开发者。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长远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为2025可能会有一批人是现在正要从事未来工作的一批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是因为他们在相关科普过程中受益,他们就可能走向中国制造这个方向,就有机会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力军。
(大连科技学院鸟瞰)
事实上,对于大科来说,赵姝颖团队呈现出来的团精神、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力,符合新工科教学的核心要求。
“大学要发展,就需要大学+品牌+人才。”孟庆伟认为,成立哈工大科技机器人学院,借力高端品牌,牵手领军人才,这一次的“大科+”,已经不是简单的叠加效果,而是乘数效应。
从空中俯瞰大连科技学院,一个机器人的筋骨豁然呈现。
顺着机器人的头部向前进,千米之外的浪漫海湾,是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海风过耳,一首女声从容而来——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
(记者 刘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