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社会动态

空谷幽兰——采访当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尹长磊

时间:2016/1/11 16:19:5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338   评论:0

  中国古诗,代表了人类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历朝历代,涌现出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量杰出的诗人。但清代以后,古诗逐渐被现代诗取代,后继乏人。近代百年,已经几乎没有大家出现了。

  最近作者偶然听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位朋友提起,其实古体诗并没有失传,在国内还有少数人精通古诗。其中威海生活着一位半隐半现的诗人尹长磊,不但精通古诗,而且其山水田园诗自成一家,独步当今诗坛。更可贵的是,这个流派,宋代以后就已经日渐式微,无人支撑门面了!

  

空谷幽兰——采访当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尹长磊

  朋友的话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几经周折,笔者终于有幸在尹先生隐居的威海北海度假区采访到了他。下面是部分采访内容:

  笔者:尹先生,很荣幸能够采访到您!听说您是一位神秘的隐者,是一个当世少有的继承了古诗绝学的高人。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吗?

  尹长磊:呵呵,您过誉了。我哪是什么高人,只是一个喜欢古体诗的落魄文人罢了。隐居确实是我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我也是在谋生之余偶然为之。上有老下有小的,总不能吸风饮露吧!

  我出生在山东潍坊市临朐县,从小喜欢古诗。毕业来威海后,写作也没有断过。最近才开始在网上公开部分作品,没想到大家反响还不错。

  笔者:那请问尹先生,根据我们的了解,现在古体诗市场很小,可以说几乎整个社会都不太重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逆势而上,如此执着于古诗呢?

  尹长磊:我写古诗,不可否认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幼爱好。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我成年之后逐渐意识到这门艺术即将断代、失传。作为一个熟悉古诗的中国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慢慢消亡。

  笔者:您能介绍一下当今中国古体诗坛的现状,还有山水田园派古诗的情况吗?

  尹长磊:如今古体诗坛的现状,不用我说大家就知道——形势不容乐观。鲜有问津,鲜有通家。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一言难尽,如果有缘,日后慢慢再聊。

  山水田园诗历史悠久,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其中田园诗派大约成熟于东晋时期,以陶渊明等为代表;山水诗到南朝谢灵运、谢朓时成熟。唐代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宋代杨万里和范成大等成就斐然。宋以后慢慢就不行了。

  笔者:现代应该还有不少精通古体诗的人物吧?至少那么多中文大学的教授什么的,难道他们搞不懂诗词格律吗?

  尹长磊:客观来讲,当今社会懂诗词格律的人还是有一部分的。但懂诗词格律并不代表能写出好诗。举个例子:懂汉语拼音的人有多少?我想问一下,懂拼音就能学好汉字汉语吗?格律只是基础,好诗需要语言搭配得当,需要神韵,需要很多东西,不是说只懂格律就行的。当前有些学者了解些格律,就以大师自居,这样的态度不宜提倡。

  笔者:据中国作协的朋友介绍说,您虽然“出山”很晚,但您的古体诗在当今诗坛,水平是特别高的。百度百科也介绍您是在写作艺术上少数能并肩于古人的人,对这些评价您怎么看待?

  尹长磊:我从来没认为自己的作品水平有多高。我的诗发在网上,也有批评者。人的观点、看法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再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人擅长古风,有人擅长绝句,有人擅长律诗,有人擅长词曲......不一而足。我只是在古风和绝句、律诗方面有所感悟,并且以山水田园风格居多,其它方面还只是个学生。

  笔者:您好谦虚啊!您这方面的造诣如此之高,有没有想到靠它发财;靠它参加一些诗赛,申请加入一些协会什么的?

  尹长磊:升官发财,沽名钓誉,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应该想的东西。写诗自古以来就不容易发财。李白穷困到妻子离他而去;杜甫潦倒一生;孟郊去世时连棺材本都没有。这种例子太多。那是古代的情况,再说现代,现在发表文章,稿酬一般是千字百元,一首诗几十个字,你说能值几个钱?

  加入协会,参加诗赛。不是说会写就能入,会写就能得奖。影响这些的因素太多。

  

空谷幽兰——采访当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尹长磊

  笔者:请问您今后在写作这一块有什么打算?

  尹长磊:我要继续写下去,尽管这样非常劳神费力。事情的发展都是物极必反,现代人把祖先的优秀文化扔掉了,但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认识到这个错误,会把它捡起来。虽然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我们的作品会流传到后世来见证我的观点。

  采访的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离开尹先生隐居的山林,回到单位,我思考了许久。对尹先生来讲,他是孤独的,他就像空谷中的一朵兰花,在孤寂的环境里默默生长着,虽然安于淡薄,但芳香持久沁人。他有一首古风《心曲》:“君子当窗牖,寒风独抚琴。 一曲《高山水》,闻弦谁知音?”或许正如诗中所言,他的心曲我们并不理解,也并不明白。但是我想,我们的民族终有认识祖先优秀文化巨大价值的那一天,古诗也总会有重新回归大众的那一天,哪怕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真的看不到!

  (附:在记者的特别请求下,尹先生答应公开一个邮箱,为喜欢古诗又投师无门的朋友提供一个方便:邮箱是sishuwujing456789@163.com。尹先生承诺,只要有时间,一定做到来信必复!)

  陈龙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