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峡教育网 - 全力打造福建海峡两岸最具权威的综合教育门户
咨询电话:0591-8891785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专访刘尚希:防企业倒闭失业是头等大事,特别国债别搞铁公机

作者:haixiaedu 日期:2020-04-01 09:58:08 浏览:65418 分类:教育综合

当前中国疫情暂时稳定,但国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对国内宏观经济造成二次冲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如何避免企业大量倒闭和就业大量流失是头等大事,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应在此处发力,发行特别国债不应再走“铁公机”的基建老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刘尚希表示,目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已受到严重冲击,尽管已开始复工复产,但经济循环仍然不畅。国内疫情影响尚未消退,国际疫情影响又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叠冲击,外贸订单、零部件、原材料等方面都受严重影响。

“这种情况下,要避免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严重的断裂,需要做出的判断是,当前已经不是一般的受影响情形,而要进入一种应对全球危机的政策模式。常规的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已经显然不够用了,现有的已出台政策也要再评估升级。”刘尚希说。

针对财政赤字率提高的问题,刘尚希表示,不应再纠结于赤字率过不过3%的老套讨论,“赤字率毫无疑问要提高,而且要超出预期。地方政府一方面刚性支出多,一方面疫情影响下财政收入又大幅缩减,这时中央政府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就要有专门的预算盘子支撑。”

“开启危机应对模式,对冲国内外疫情冲击,这个钱就不要再让地方政府想办法了,也不要再央地各拿一部分,而是要统筹纳入一揽子宏观政策的专项预算,由特别国债予以支撑。”刘尚希说。

刘尚希强调,疫情冲击之下,如何避免企业大量倒闭、就业大量流失是头等大事。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共同发力保障企业的资金链,尤其是受较大影响的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新增债券一定要在“人”上做文章,而不要再在“项目”上做文章,不能再走“铁公机”的传统基建老路。

“失业增加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现在不管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复工,或是担心感染不愿意外出打工,还是因为国外疫情导致外向型企业没有订单,种种原因导致失业人群或将大量增加。这部分人收入减少,基本生活将受影响,我们的政策就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刘尚希说。

刘尚希认为,不仅是发行特别国债要注意上述问题,增发地方政府专项债也要注意,切勿一味搞投资搞项目,而应当通盘考虑,“当然,必要的项目要搞,但大量铺摊子、建项目并不能解决当前全球冲击下带来的失业待业问题。”

刘尚希分析称,要提升政府投资有效性要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围绕人的就业、人的流动、人的能力、人的健康、人的教育、人的创新来实施政府投资。比如在人口流动方面,现在城市中大约有2亿多农民工,就应当想办法扩大与他们子女教育、医疗等相关的公共设施。

针对农民工群体,刘尚希表示,城市失业人口能领取失业保险补贴,2亿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则没有。“农民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大大减少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困户的增加,政府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也要组织他们学习,增强劳动技能。”

刘尚希认为,保障失业人群生活,除发失业保障金外,还要对这部分人加强培训。“平时工作忙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政府应当鼓励社会组织、企业、职业学校等加大线上线下培训力度,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基础。预算应当向这方面有所倾斜。”

下一步,刘尚希认为,要从“基于物的项目+投资”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消费+投资”。“现在一讲到政府刺激、宏观调控,就是找项目,上投资,路径依赖严重。应当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消费+投资’,这既能促进当前内需的扩大,也有利于长远发展后劲的增强。”他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