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中国教室里的科技变革,政府与企业的“恋爱长跑”

时间:2019/9/29 10:57:29   作者:王小语   来源:网络   阅读:247   评论:0

导语:“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倘若乔布斯今时今日来访中国,不知是否还会有8年前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去年,中青报一篇《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的特稿刷遍朋友圈,积蓄已久的教育科技力量渐露水面;今年秋季开学,“中国教室里的黑科技”再上热榜,网友纷纷感慨“本以为科幻片中才有的黑板竟真的出现在了课堂上,看完想上学”、“这就是真·科教兴国了吧”……也引得国外友人连连称赞“中国教育好厉害!”

近十年,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如建国之初举国扫盲之彻底、之轰轰烈烈。中国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十年,亦是中国教育科技企业浮浮沉沉、大浪淘沙的十年。


中国教室里的科技变革,政府与企业的“恋爱长跑”

(1)十年长跑:张弛有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育信息化”一词首次出现。此后近十年,中国教室里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教学显示革命,孤独了近三百年的黑板,添了新伙伴——投影幕布。

而后,随着互联网革命的推进,教育信息化被推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予以重视。到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各级政府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8%。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我国每年教育开支占GDP的4%,因此G端教育信息化投入在2020年预估将达到3800亿元左右。在规划与财政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行业一夜之间成为红海,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在神州大地迅速铺开。

与1999-2010年相比,2011-2020的教育信息化目标显然更明确:不仅要在全国覆盖信息化教学设备,老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还必须要用起来,真正将信息技术转化为教育动力。回过头来看,近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有着清晰的阶段:

2010-2011年: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探索,主要探索目标聚焦在教学显示硬件上;

2012-2013年:从无到有。基础设备全覆盖,着力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大厦基石;

2013-2014年:从有到有用,从单一产品到解决方案;

2014-2017年:从有用到用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教学深度融合应用;

2017至今:精细化,可视化,数据化,物联化。

“从无到有”基础设备的覆盖

教育信息化变革,首先“革”的是什么?必然是连接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那块“黑板”。前面提到,在1999-2009年教育信息化的初步发展阶段,教室里添了投影幕布,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但投影幕布+黑板带来的课堂是单向信息传递的模式,无法满足互动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此时的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学校,刚刚撤下一批新装的投影幕布,将所有教室如数换上一台台能触控、能书写、能播放音视频的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这个新兴品类很快就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香饽饽,并成为此后近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入口与枢纽。与此同时,国内交互智能平板品类首创者——希沃,也随之载入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史册。

拥有灵敏嗅觉的企业主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亿级的红海市场。在2010-2013年间,交互智能平板成为各大硬件厂商的必争之地。长虹、创维、TCL等老牌屏显企业纷纷入场。

但应用于教育行业的交互智能平板相比家用显示产品,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它集成了电视、电脑、投影机、触摸屏和电白等多种产品功能,设计人机交互、液晶显示、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技术。在首创交互智能平板品类后,希沃并没有迎来“一劳永逸”的硕果。当新品类推向市场后,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也接踵而来。在交互智能平板行业,没有前人,也没有经验借鉴,每一场战役都必须真刀实枪地去打:

一、产品层面:

2011年,研发模块化PC模板,降低产品维修成本;

2013年,推出Windows/Andriod双系统,提高产品稳定性;

2014年,AG防眩光钢化玻璃备制技术;

防雾化、防撞击、持续优化的书写、交互体验等等……

除了主动进行创新,用户也在不断地反向提出需求,推动产品进行迭代创新。而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创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

拿防眩光技术来说。在当时,业内几乎所有的液晶面板都难以避免眩光问题,没有成形的技术。希沃高级工程师回忆这段历程时说:“找不到,我们就自己做。2013年,我们去到当时行业中生产防眩光玻璃的工厂,里面烟雾缭绕,两分钟后就感觉呼吸困难、皮肤发痒。原来这是以氢氟酸为原料进行生产。生产原料排放后,大片区域将受污染,几十年都寸草不生。我们当时就想,必须淘汰这种高污染的旧工艺。为此,希沃研发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显示屏的表面处理工艺,联合材料厂商,终于用喷涂镀膜工艺,将高污染的氢氟酸蚀刻工艺淘汰掉。”希沃防眩光钢化玻璃技术的使用,当时震动整个行业,不仅为学生视力添加了强有力的保护墙,也提升了环保效益,让行业上下游受益匪浅。

技术上的披荆斩棘,使得教室里能够拥有稳定、流畅、高质的教学设备,也让希沃从国内交互智能平板的首创者变成标准制定者、技术引领者,进一步稳固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在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龙头地位。

二、服务层面:

2012年,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领,进一步加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在全国的普及覆盖。与此同时,交互智能平板的市场需求量也水涨船高。2012-2013年,希沃交互智能平板的出货量一路高歌猛进。

为“百年大计”服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要进入全中国所有的学校、教室,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品质,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服务。在当时头部的IT品牌中,大多数是自建服务网络。而教育行业的服务与家具电器不同,教室里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处理完成,否则将给教学进度带来阻碍。自建网络的覆盖面和响应速度放在教育行业里,难以满足用户需求。2013年,希沃通过“服务外包+数据追踪”的方式,重新构建适用于教育行业的服务网络,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大大小小三十余座城市,服务下放到区、县,基本做到只要用户需要,便立即上门。售后服务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对于希沃品牌的信任值。根据奥维云网2012-2018年的数据报告,希沃连续7年稳居交互智能平板行业市占率冠军。

基础硬件普及期,为教育信息化装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服务创新,也反向推进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展;而由于教育领域极高的技术和服务门槛,受限于研发人才和资金限制,早期入场的企业正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便一清二楚。如今再把当时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品牌名单拿出来看,历经十年依然在榜的屈指可数。

(3)“用起来”:工具和培训

2013-2015年,互联网移动浪潮来势汹汹,众多教育企业将目光瞄准到线上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领域,VIPkid、腾讯课堂、猿题库等移动互联网教育产品如雨后春笋。课外轰轰烈烈,学校的教室里却似乎动静全无?事实并非如此,教育部和教育科技企业主们已经对学校信息化下一步建设胸有成竹。在“用起来”的革命中,希沃在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耕耘中总结出八字真言,即“工具实用,老师会用”。

第一,提供实用易用的应用工具;

第二,作为教学的桥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必须提升。

一、给教师好用的应用工具

回到2013年第6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现场的移动授课软件、白板备课软件等应用被围得水泄不通:老师在白板备课软件上进行备课,课上通过手持设备移动操作交互智能平板,老师得以摆脱讲台束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互动。不少商家纷纷推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区别于前两年的“有无阶段”。此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用起来方案”已然成为热潮。

希沃产品经理郭潇回忆这段转折期时说到:“2013年,我们在走访用户时,发现很多老师把交互智能平板当成了单向传输知识的显示器,工具更新了,但课堂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没有任何变化。有的老师甚至拿块布盖住,把机器放在那里。先进的设备有了,老师却没用起来,这让我们非常痛心。硬件上去了,但整个行业没有对应新教学思维的工具给老师,这就好比一部智能手机里边什么软件都没有安装,那它跟砖头手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我们希望老师能用互动的、双向的教学新思维教学,那我们就应该提供相对应的工具给到老师。”

此时国内出现了专属于教学的“PPT”——希沃白板,便是开学季里被网友们热议的中国教室里的黑科技软件。科技推动着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教室里的科技变革,政府与企业的“恋爱长跑”

让教师学会用

新的技术,如果老师不会用,被搁着当摆设,那教育信息化便无从谈起。基于此,一边,教育部相继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师教育振兴计划》等文件,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动力、培养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教师素养”的重要任务提上日程;另一边,教育科技企业也在践行:给老师的培训、学习平台不能少——企业绝不能卖完产品就拍屁股走人。

面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教育科技企业应如何处之?

希沃教育研究院胡婷玉说:“如果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孩子,就是掠夺孩子的明天。为教育信息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师实际上是这个变革过程当中的关键力量,所以我们为老师搭建了一些能够帮助老师成长的平台。比如说线上的希沃学院,线下的教育先行者沙龙、希沃杏坛计划,特训营线下研究班、工作坊等丰富的方式都能帮助老师们成长。而老师们在这里成长后,他们就像一颗信息化的种子,回到学校,回到区域,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种探索和实践当中来。”

2016年,希沃推出专属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平台——希沃学院年过五十的青山老师是希沃学院最早一批的用户,论坛打卡、看课学习、答疑解惑……是他结识希沃学院后每天必做的事项,一年的时间,他从信息技术“小白”,到登上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舞台,用青山老师的话来说:“我在论坛上如饥似渴地学习,我自己提升很快,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我参加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获得部级奖项,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在希沃学院上学习教育信息化技能的老师已经超过两百万。

黄吉雁是浙江省宁波市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的带头人,在宁波市教育部门和希沃的支持下,他在2017年开办了“黄吉雁智慧教学名师工作室”。目前,他的名师工作室已经培养出26位老师,其中有6位成长为省级的信息化教学专家,经常受邀为周边学校进行智慧教学的培训讲师,影响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教育信息化行列中来。而这样的针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名师工作室,正在全国遍地开花。

与C端电子科技产品不同,教育科技产品往往是B端或者G端,购买者与应用者之间的断层,带来的是直接产品应用者的应用动力和能力的问题。因此,到“用起来”的革命阶段,教育科技企业已经不能只是埋头搞研发,他们必须要透过科技去看教育的本质,去关注人,关注应用者的价值实现。

(4)“数据化”的革命

当基础的教育信息化设备用起来后,解决的还只是教育的形的问题,它带来的是知识传递的效率的提升。核心的“育人”问题——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释放每一个教学个体的价值?将如何破局?

2016年,人工智能热潮粉墨登场;2018年,教育部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随之迈入智能化阶段,科技对教育的改造,向深水区进发:科技开始渗透到备课、课堂互动、学情检测、课后评测、对学习成果的数据追踪和反馈等细致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育科技企业纷纷推出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数据成为解决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要素。

2017-2019年,希沃率先提出并持续深挖“教学小数据”,推出数据管理平台希沃信鸽,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体数据进行采集呈现。推出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希沃易课堂方案:课前,学生做课前测试,教师依据数据进行针对性备课;课上,通过学生平板发送随堂检测,老师根据即时反馈的数据调整教学节奏课;课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数据,个性化推送复习巩固习题。在数据的联通下,一个完整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个性化教学;学校管理者依据老师的教学过程数据,对老师进行客观评估与针对性的成长帮助。通过数据,达成信息化教学从老师到学生,再到学校管理者的完整闭环,帮助建立应用与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层级不断提升。当科技像空气一样融入到教育过程当中,“乔布斯之问”便有了转机。

科技工具服务于教师、学生,数据将人与人、人与工具、工具与工具进行联接,教育信息化将从“科技+教育”的物理并置,走向“科技X教育”的化学反应。万物互联的教育世界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和挑战也将相拥而来。

科技发展很快,但教育润物无声,是慢产业。一快一慢聚合在一起,究竟是走在前面的等一等,还是后者往前赶?当教育部门和教育科技企业同时理解了教育和科技,便有定论。下一个十年,教育信息化当如何发展,且拭目以待。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