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翻译人才创新培养 积极探索翻译硕士教育新蓝图
作者:haixiaedu 日期:2025-02-26 15:28:11 浏览:17715 分类:教育综合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呈爆发增长,日益渗透到包括翻译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翻译行业的发展又推动了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神经网络翻译等一大批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翻译模式的划时代变革。翻译领域正经历从“纯人工”到“人机共译”的深刻变革。为应对这一趋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翻译硕士(MTI)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度融合AI技术与语言学习,打造兼具语言能力、技术素养与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第一:AI技术驱动下的课程升级:从“工具辅助”到“深度融合”
全面修改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凸显课程与翻译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翻译教学的交叉融合,实现数智赋能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合式教学模式,把人工智能翻译工具有效地融入课堂的各个环节。学生在学习传统翻译理论的同时,译后编辑策略优化、多模态翻译项目管理等技能,部分课程AI技术应用比例超50%。
第二:打造翻译人才培养生态圈:校企共建“AI+翻译”实践新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下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将翻译硕士教育与语言服务行业、翻译产业链紧密融合。开设“业界专家专题讲座”选修课,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与多家翻译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直接参与机器翻译引擎训练、术语库动态维护及跨境电商多语言本地化项目;加强产学研横向课题合作,师生以“项目组”形式参与企业任务。
第三: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翻译工作者”到“专业领域语言服务人才”
面对AI对基础翻译岗位的冲击,人才培养方向正从单一语言转换向“双语+技术+领域”三维能力拓展。郑州航院作为一所航空院校,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郑州航院翻译硕士(MTI)培养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聚焦航空翻译人才,开始“航空知识导论与翻译”,“航空科技与文化”、“机场运营管理与翻译实践”、“民航口译”等特色课程,体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目标化和行业化。
第四:传承航空报国红色基因:语言学习与思政育人双驱动
课程始终坚持德育首位、思政先行,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选取《政府工作报告》等素材,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英译政治文本的语言特征,以及常用的翻译策略,同时融入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人机协同共译、语料库等行业前沿科技。开设“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程,坚持技术融合与人文坚守,形成“航空特色鲜明、思政要素精准、学用结合紧密”的课程思政模式。
在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深度融合的浪潮下,翻译硕士教育正以创新姿态绘制新蓝图。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应用,更是一场对语言本质、人文价值与人类创造力的深度追问。在掌控工业管理学院翻译硕士(MTI)培养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硕士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端翻译人才,以满足航空领域对专业化、智能化翻译服务的需求。
(蒋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猜你还喜欢
- 04-02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第一届教职工暨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04-02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举办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智能体构建与应用赛项
- 04-01 逐光之路:从医检专科生到西部基层的奋进者
- 04-01 新东方智慧教育推出"AI通识课":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 04-01 新东方推出公益“AI通识课“:构建全民AI素养的公益实践
- 04-01 从港城大走向国际舞台:葛通的学术与成长之旅
- 03-31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测绘学会先进集体”
- 03-31 郑州“数智银龄”实践团助老人跨“鸿沟”
- 03-31 全国数智建造与绿色建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 03-31 新东方智慧教育引流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
- 03-28 共建婴幼儿托育资源库 助推学习型社会高质量发展
- 03-28 四链联动·五力并举·五创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