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峡教育网 - 全力打造福建海峡两岸最具权威的综合教育门户
咨询电话:0591-8891785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中国质量报》报道|让校服成为“行走的美育符号”

作者:haixiaedu 日期:2024-03-14 12:54:16 浏览:62959 分类:教育综合

 

3月11日,《中国质量报》在“2024全国两会报道”栏目中报道:两会代表委员建议 让校服成为“行走的美育符号”。报道中表示,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从充分发挥校服美育浸润功能、保障校服公平开放的市场供给和安全质量管理等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校服是流动的风景与青春的记忆,看似普通,实则承载着多重意义。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审美的重要载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从充分发挥校服美育浸润功能、保障校服公平开放的市场供给和安全质量管理等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建议,中小学应重视挖掘传承校园文化,推动美育浸润深入校园生活的每个细节。以校服为例,校服不仅在功能上要穿着舒适、适合运动,在面料上要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各校在设计上要注重美学元素,如从颜色到款式都要有充分的辨识度,且与校园环境等有关文化元素相契合,开发延展校园服饰礼仪文化、服装设计与审美、服饰文化与品德等契合,从而以校服为载体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提升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表示,普惠提升全国中小学校服审美与质量水平,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应该汇聚各方力量,消除区域分割和隐形壁垒,让质优价实的高质量校服在全国市场中开放流通;同时通过促进乡村校服与美育公益发展,鼓励校服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公益,以帮助缩小城乡间的美育资源差距。

魅力校服,礼仪之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建议,应当发扬中国传统教育中服饰与礼仪结合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中小学美育教育创新发展需要,让校服变成穿在身上的“美育教材”,将美育德育自然融入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提升中国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国内校服监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已基本覆盖正规校服采购各个环节,但仿冒校服仍时有曝光。杨朝明表示,要守好校服质量关,保证中小学生能穿上安全健康的好校服。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杜绝各种形式的校服质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校服,为学生家长创造一个购买校服的安心消费环境。  针对各地校服供给质量与管理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代表委员也结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思路,提出加大力度推动校服产业与管理的标准统一、机制统一,破除校服市场流通区域壁垒,让优质校服能在全国范围内高效自由流通,成为“行走的美育符号”。

杨朝明认为,校服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校园文化消费产品,各地在制定校服管理政策时需尊重学校特定气质文化需求,结合客观实际,避免采用简单的“一 刀切”政策。另外一方面,校服采购既然是老百姓掏腰包,就要让老百姓“用脚投票”。因此,需进一步打破存在于校服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玻璃门”,增加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在校服采购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以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来促进各地校服质量提升和采购公平,切实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