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峡教育网 - 全力打造福建海峡两岸最具权威的综合教育门户
咨询电话:0591-8891785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人工智能科学家带领学生开启智能未来

作者:haixiaedu 日期:2024-05-23 13:02:03 浏览:57217 分类:教育综合

 

5月22日上午,“智能未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暨科普教育研讨会在广东华侨中学举办。本次活动是广东华侨中学入选为教育部184个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后,首次举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展示,包括科学家演讲、跨界圆桌对话、学生创新成果分享等精彩内容。

本次活动由广东华侨中学主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线下面向近300名师生,线上将于5月25日晚通过南方+客户端进行独家直播。

图片1.jpg

研讨会伊始,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黄晓婷处长表示,广东华侨中学今天的活动,是今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希望华侨中学继续发挥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航空航天特色课程等资源优势,借国家、省、市大力推进新时代科学教育的东风,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培育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广东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表示,加强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人工智能教育的典范。

科学家演讲,传递科学精神



图片2.jpg

毕业于广东华侨中学,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的全宇晖,为母校师生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如何让失焦的照片变清晰?这是近年来全宇晖专注的研究方向。他介绍了图像全聚焦技术,如何通过后处理对散焦模糊的图片进行处理,使得模糊的区域变得清晰。在解释全聚焦技术原理的过程中,全宇晖巧妙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做比喻,引导观众一步步解题。此外,为了提升效果与效率,全宇晖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让模型自己去实现图片全聚焦。当然,模型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库”,从2021年起,全宇晖每年都会把新的知识编进模型中,让模型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不断提升。“挑战不会结束,我们目前正在攻关算法‘偷懒’的问题,而对于其他其他图像处理问题,比如手抖模糊去除、暗光图像增强、水下图像增强等,也可以参考所提到的思路,实现举一反三。“

图片3.jpg

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是四足机器人,尽管四足机器人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许多工作任务,但它们的运动方式仍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僵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运动效率和运动场景,不能像真正的人或动物行动自如。中山大学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为了让这款机器人不仅在外观上,更在行动上接近真实的老鼠,黄凯及其团队模拟了真实老鼠的形态和肌腱驱动系统,特别设计了一条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脊柱,它不仅能支撑机器人的体重,还能灵活地伸展和弯曲。这一设计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行走速度和转弯灵活性。黄凯教授的创新并未止步于此。他将这种仿生技术扩展应用到小老鼠机器人的其他部位,比如具有探测功能的老鼠胡须,这些创新为智能机器人设计和功能实现,以及运动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图片4.jpg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淑,带来了中国版“老人与海”的分享,她讲述了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赵焕庭一生致力于南海诸岛研究的故事。尽管早在2003年就已经退休,赵焕庭还是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凌晨4时起床,每日四段工作时间,直到晚上10时30分,他才会结束一天的办公室,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科学报国的梦想支持着赵焕庭耄耋之年依旧奋斗在一线,他的拼搏精神鼓舞了在场的学生观众。

跨界对话,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教育

演讲结束后,本次活动主持人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陈磊,和三位演讲嘉宾,以及特邀嘉宾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胜涛、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麦剑文,围绕“AI+教育”展开跨界讨论。

图片5.jpg

围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学生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话题,全宇晖提出,要学会沟通和表达,才能更好地和人工智能沟通。黄凯建议学生要有好奇心,当下学好知识,这将是未来技术的基础。当谈及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未来教育的发展,罗胜涛提到,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与学,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实现教学一体化、搭建平台对接竞赛、基地建设培养人才等。紧接着现场学生积极向嘉宾们提问,对学业繁重的学生来说,如何能走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最终会主宰人类吗?被AI取代了职业的人该何去何从?嘉宾们也一一进行了回答。

图片6.jpg

最后,陈磊校长指出,广东华侨中学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AI+教育”,他邀请了广东华侨中学的学生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他们有的分享了雏鸡性别识别装置,有的分享了监测车外目标快速接近的提醒装置,还有“美食慧眼”、“ 车门安全预警装置”……学生们用人工智能的力量汇聚起一道道点亮教育未来的光芒。(通讯员:雷锦萍)

图片7.jpg